首页 >> 细萼扁蕾

以世界级别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树生杜鹃

文章来源:绿化农业网  |  2022-07-13

以世界级别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

12月10日消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重要讲话提出要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提出要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内涵丰富,这里谈谈以世界眼光打造祖国北部边疆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共同规则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

(一)树立生态整体主义世界观

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性,在当代由于各国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相互依赖性急剧增加而不断加强。世界各国的生态系统相互依赖日益紧密,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不会尊重任何政治制度强硬划分的管理边界。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布伦特兰夫人指出,“认识和尊重个人和国家在持续发展方面的相应权利和义务;建立和实施国家间实现持续发展的新的行为准则;加强现有的避免和解决环境纠纷的方法,并发展新的方法,是立法和国际合作迫切需要解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人们按照生态的整体观来变革过去孤立地、分割地管理自然资源和发展经济的传统模式。要求对各个领域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生态观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出了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性,特别是突出了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对整个生态系统依赖的紧密性。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的相互依存表现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性。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也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共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草原作为跨国、跨洲的广阔土地,更加符合全球性的特点。

(二)认识共同性

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讲,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具有全球性的公共区域的特征。只有为了共同利益,对公共资源的调查、开发和管理进行国际合作,达成有利于全球的共同协议,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内蒙古与蒙古国等可构造共同构建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自然共同体。蒙古从上世纪90年代起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每年平均造林8000公顷以上。近年来,蒙古在中方的技术指导下,引进中国优质树苗树种取得成功,乌兰巴托市区和南部戈壁省区的绿化面积正在扩大。内蒙古大兴安岭培育、出口到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的15个品种共12万株绿化树种经过两年的越冬试验,已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成活率达90%以上。2009年春蒙古国还从匈牙利引进了耐寒耐旱的榆树苗,在乌兰巴托附近大面积栽培成活。为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从根本上治理沙尘暴,蒙政府还提出了“绿色长城”计划。拟在蒙境内建起一条长约3000公里、宽600米的绿化带,计划在25年内完成。中蒙都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同时各自也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2002年1月蒙古国时任总理恩赫巴亚尔访问中国时提出,希望两国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防治沙尘暴,为此双方签署了相关协议。在中蒙双方多方积极合作的基础上,?2009年7月7日,中国政府又向蒙古国捐赠两座沙尘暴监测站,分别安装在蒙古国中部的前杭爱省和东部的肯特省,双方将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到在蒙境内进行沙尘暴监测合作。中蒙双方将共享监测到的相关数据。由于我国和蒙古国毗邻且多处于干旱、半干旱、荒漠和半荒漠地带,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使仅仅一方治理,另一方的生态环境很快就对治理方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两国治理的方法也几乎一样,比如,蒙方提出同我国合作人工降雨。

二、积极采取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的外交策略

(一)吸引外来资金

要把结构调整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强对外资的投向引导。要把引资重心放在引进国内外科技含量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上,积极承接国际高新科技产业转移,利用国际国内高新技术开发内蒙古丰富的资源,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内蒙古产业优化升级。同时要鼓励区内优势企业走出去,利用区外、国外资源、技术、人才、市场把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

应力促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通过协调机制说服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将更多的资金投向生态环境保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环境的修复相平衡。发达国家和高消费人口是全球资源消耗的主体,他们有义务承担起更大的环境责任。积极向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筹措低息中长期贷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纳入国际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和贴息贷款、农业贷款、世界银行贷款体系,用来作为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费用。200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蒙古签署了协议,帮助蒙古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协议,环境署将提供蒙古一系列援助,包括环境评测监控,降低二氧化碳释放和使用臭氧降解物,制定法令法规,国际融资等。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掠夺和廉价使用地球土地资源,发展中国家的土地被剥削有关,比如中国是羊绒原料生产大国,中国羊绒优质不优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都遭受损失。多年来,国际羊绒市场却由国外主要销售、加工企业主导,我国羊绒及羊绒制品出口产品价格每每受到打压,优势产品却面对劣势的竞争环境。

利用WTO“绿箱政策”,加大对生态系统投入。我区绝大部分地区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承灾能力弱、灾害损失率高的地区。在“绿箱政策”中,可利用自然灾害救济补贴,生产者退休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补贴和农业资源停用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补贴,地区援助补贴等加大对我区生态系统投入。内蒙古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特别是农牧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断加剧,农牧业自然灾害损失在自然灾害损失中占70%,每年因农牧业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自治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8%-6.1%,灾害严重的1998年农牧业自然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农牧业自然灾害损失由1996年的22.7亿元猛增到2000年的85.89亿元。利用自然灾害救济补贴筹措抑制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退化资金,积极争取“通过生产者退休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补贴”,这些都非常有利于草原牧区从事草原畜牧业的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发展,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

(二)采取合理外贸政策

由于粮食是耗用地力较大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因此,应保持适当的粮食自给率,由封闭型市场转变为开放型市场;由较高的市场准入限制,转向降低市场准入。玉米是内蒙古的主要粮食作物,占内蒙古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品质差,经营成本每吨比国内生产成本高250元左右,售价比国际市场高6成。通过粮食等产品的进口可以替换我国牧区不具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缓解粮食压力,扩大草原面积,将草原周边的农牧交错带尽快实现退耕还草。据国土资源最新公布的数字,全国目前耕地中25度以上的有9000万亩。当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应逐步扩大粮食进口量,短期提高到5%,中期提高到10%,远期保持在10%以上。进口2000万吨粮食相当于进口500万公顷耕地和200亿立方米水资源,减缓粮仓需求扩张对现有耕地的压力。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土地密集型粮食产业不再具有优势,而目前粮食生产又相对过剩,过剩率在8%-9%,正好为我国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条件,作物(蔬菜和水果)等的比例将有所扩大,畜牧业(除牛奶、羊毛外)将是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加入WTO在农业部门内的重要受益行业,畜产品和园艺作物产品的出口将显著增长。随着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结构的改善及贸易自由化,农业劳动力向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等劳动密集行业转移,向非农部门转移,这将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的调整。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玉米“北粮南运”的流通格局,北方有东北及华北两大玉米产区,南方则形成了玉米饲料用粮基地,加入WTO后,现存的玉米流通格局将逐渐被“南进北出”为特征的国际玉米流通大循环所替代。北方玉米产区,在兼顾内贸的同时,主要发展玉米外向型经济,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朝鲜等亚洲国家为主要出口目标;而南方沿海各省区则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有利价格进行合理的玉米吞吐。

在对外开放中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显得尤为紧迫。积极把边疆民族地区的农业推向国际市场,能够发挥边疆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资源互补、价格互惠的优势。边疆民族地区缺乏的农用生产资料恰恰是相邻国家的经济优势,而他们缺乏的农副产品和轻工产品又恰恰是边疆民族地区的优势。在今后一个时期,一方面要抓好过货落地加工,结合口岸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过货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提高就地加工增值率。另一方面,要调整出区、出口产品结构,扩大资源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出区、出口,逐步减少原材料出区、出口的比重。比如,随着中俄贸易和大陆桥运输不断扩大,满洲里口岸过货量大幅增长与老口岸站场长期满负荷、功能缺失的矛盾日益突出,老口岸站场主要对木材、石油等货物进行换装,缺乏仓储功能,新增的集装箱、化工、煤炭、矿产品、汽车等货物亟待建设专业货场,老口岸站场对原油、液体化工等易燃易爆品相邻作业,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迫切要求建设新的安全作业站场。未来中俄贸易发展要求对进出口货物提供换装、仓储、中转、加工、维修、商品展示、采购分销和配送等全方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范围。在土地政策方面,国家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争取对满洲里用地计划指标适当倾斜,在土地使用上,对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以尝试“零地价”。

(三)运用好文化外交政策

要兼容并包,采取拿来主义,相互学习,构建起与内蒙古周边国家采用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一致的文化。由于主体民族的一致性,内蒙古和蒙古国有着与环境生态和谐共融的认知体系。两国都需要尊重和学习这些地方性本土生态保护知识,并有意识地加以挖掘、传承和发展。我国需要学习和借鉴邻国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策略,比如,学习比邻国家政策法规文化。21世纪蒙古国可持续利用环境资源政策法规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保护大气,减少污染;土地资源政策;保护生物多样化政策;废弃物的处理政策;保护和持续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生物技术的环境安全政策;水资源政策;防预自然灾害的政策;化学毒剂的处置管理政策。从1924年起曾中断几十年,但自蒙古国首任总统彭·奥其尔巴特发布总统令以来,对博格多汗山、肯特山和奥特根腾格尔山的定期祭祀,已成为举国遵循的法定行为。1994年,蒙古的立法机关通过了一部国有土地使用法,规定要按照季节性游牧迁徙的传统模式并在科学原则的监测下将草场出租给个人和牧民群体。

内蒙古可以通过互派留学生、发展旅游业、贸易活动、学术研讨会等多种途径,使内蒙古和蒙古国、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的几个蒙古共和国共同拥有这些生态文化,使有利于打造祖国北部边疆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的宝贵精神财富得到最大的认同。

(作者系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宝丰县福众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园林工具锄头报价

真空吸吊机

一品研磨膏价格

福安市好友食品店

濮阳丰润苗木种植有限公司

龙井市顺达特种酒商店

真空单向阀接头报价

保护膜胶带价格

南昌市东湖天伊阁时装店